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

“英伦入侵”笔记(一)



一切要从那次诗歌朗诵会说起。

1960年的6月,英国诗人Royston Ellis在利物浦大学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。艺术学院的学生John Lennon, Stuart Sutcliffe, Rod Murray和Bill Harry打算去见识见识,这四人平时总混在一起,这次也不例外。在诗会之后,他们照旧去了 "Ye Cracke" 酒吧,并开始了一场讨论。

其实在参加诗会之前,他们就已经注意到,Ellis的那些诗无非是在模仿“旧金山诗派”的风格,金斯堡、弗林盖蒂什么的。那会儿在英国,大家最爱看的电影是美国的,大家最爱听的音乐是美国的,大家最爱看的书是《在路上》、《麦田守望者》,最崇拜的偶像是詹姆斯·迪恩、玛丽莲·梦露,甚至最有好感的政治人物都是美国总统肯尼迪。美国文化统治着英格兰,人们都在一味模仿。

对这四个年轻人而言,利物浦是个令人激动的地方,有诸多让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,也不乏各类人才。Lennon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,他一直坚持用自己熟悉的语境进行创作。其他人也一样,他们看不出来有什么理由非要去追随别人的脚步。于是,他们给自己起了名字叫“异议者(the Dissenters)”,立誓要用自己的才能荣耀这座城市,John用音乐,Stuart和Rod用绘画,Bill则通过写作。



Bill一向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,在一个叫John Ashcroft的朋友把“猫王”的唱片介绍给他之后,他的口味逐渐从爵士转向了摇滚乐,开始听起了Buddy Holly。在大学里认识了John和Stuart后,他对这种激动人心的音乐更加着迷,并帮他们安排演出,但他同时也注意到,BBC的广播里并不怎么播放这些东西。

事实上从50年代末,默西塞德郡(Merseyside)的音乐界就开始逐渐繁荣,到了60年代初,这里差不多有500支乐队,而演出场地也多达数百个。每天的乐队演出应接不暇,但掌握整个不列颠音乐界话语权的还是伦敦,那儿的媒体对发生在利物浦的变化视而不见。Bill曾给《每日邮报》写信说利物浦就像是世纪之交的新奥尔良,不过在这儿是摇滚乐代替了爵士。当然,他的信没有改变什么。

别说伦敦了,就连默西塞德的媒体对本地的这些乐队也没什么报道。所以,Bill打算自己干,他和女友 Virginia 决定创办一份报纸来报道关注当地的音乐界。不过Bill还是个学生,他向朋友 Dick Matthews求助,后者帮他找了熟人,Jim Anderson。Bill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Anderson,并借到了50磅。Jim还帮他在 Renshaw Street找了间小工作室,并提供了桌子和打字机。

Virginia辞掉了工作,成为报纸的全职工作人员,Dick有个相机,所以当了报纸的摄影师,Bill则是主编。

《Mersey Beat》创办了!

第一期印了5000份,Bill联系了默西塞德三个主要的批发市场,他们都同意发行这份报纸。他还在利物浦附近找了28个独立的报纸经销商,并且在一些酒吧也放了一些。接着,Bill拜访了一些唱片和音乐器材店,其中一家是Nems( North End Music Stores )在利物浦商业区的分店,店主是Brian Epstein。Epstein答应先进一打报纸卖卖看,但接下来的几天,他又多进了几批。显然,《Mersey Beat》很好卖。

第二期出货的时候,Epstein订了12打。这期封面是《Beatles签订唱片合约》,配图用的是Astrid Kircher在汉堡给Beatles拍摄的照片。封面故事讲述了他们和歌手Tony Sheridan在汉堡录制《My Bonnie》的过程。在读到这份报纸之前, Brian Epstein从没听说过这支乐队。但就在报纸发行之后,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在店里问,“有没有Beatles的唱片卖?”这勾起了Epstein对这支乐队的兴趣。在看了几场Beatles的演出后,Epstein毛遂自荐当了他们的经纪人。



说回Bill Harry,他没想到《Mersey Beat》第一期的5000份能全部卖掉,因为在这之前他们根本就没做什么宣传,也拿不出这个钱。不过也许不应惊讶,因为《Mersey Beat》是第一份“非主流”的音乐报纸,大大不同于《NME》、《Melody Maker》这样的主流刊物,后者只会将目光投向排行榜,而《Mersey Beat》才真正关心年轻人喜欢听的是什么。

(待续..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